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2-02 22:39 点击次数:85
编者按:谁的浮生过往,惊艳了今世年华?透过文物看中原历史,穿越千年只为体验一朝繁华。即日起,由河南省委网信办主办、大河网承办的“闪耀吧!中华宝藏”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,通过走进河南各地博物馆,选取反映中原文明发展脉络的代表性文物,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,让中华宝藏“活”起来、“火”起来。
大河网讯(记者 赵檬 王怡潇)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,我们将迎来一个特别的农历新年——灵蛇之年。《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》主标识发布,它将甲骨文中的“巳”字巧妙变化为“灵蛇吐信”造型,再对称反转拼合,形成了“巳巳如意纹”。
甲骨文博主李右溪解读蛇年春晚标识的多层含义时说,“甲骨文里的这个巳字,乍看起来,长得的确很像一条虫蛇,所以由巳字作为设计的基础元素,可以说再合适不过。巳字甲骨文在学界里大部分被认为是腹中胎儿的形象,而当这个标识不断铺展开成漂亮纹样的时候,不正像是这巳的字义展现吗?——生生不息。当它复制一遍的时候,就像咱们古代文物如意的样子。而当它无限复制,像不像商周青铜器表面的纹饰?没错,这就是蛇纹。”李右溪的解读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不少流量,受到大家的广泛欢迎。
其实,这里说的蛇纹就是蟠虺(huǐ)纹,就像一条小蛇在不断盘旋蜿蜒,多出现在青铜容器上,属于蟠螭纹的变形。这些纹饰是当时社会变化情况、手工业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精神世界与审美变化情况的反映。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常运用谐音寓意、象征会意、吉祥用语等不同手法来绘成图像,表达人们的美好希望和愿景。
灵蛇献瑞、金蛇狂舞、蛇跻新程、福蛇迎春……蛇年以蛇开篇,千百年来,关于“蛇”的纹饰、器皿层出不穷,“蛇”所承载的文化意象也愈加丰富、绵延至今。在新春来临之际,让我们一同探索文物中那些神秘而迷人的蛇纹艺术,感受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敬与智慧。
不出意外,蛇年中国传统顶流纹样一定属于蟠虺纹。这件鼎腹部的主题纹饰就是蟠虺纹,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纹样装饰新潮流的一种标志。蟠虺纹又称“蛇纹”,是以盘曲的小蛇的形象,作蟠旋交连状而构成的几何图形。它与蟠螭纹(指以两条或更多的小螭龙相对纠结,作为花纹单位重复出现的一类纹饰)基本同时自春秋中期出现,在青铜器上流行了几百年之久。